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大地惊蛰:2024“春之声”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 3月5日,惊蛰。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人民大会堂奏响向着春天进发的序曲。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是五千年包養網农耕文明才能理解的喜悦,这是稳稳端牢自己饭碗的中国人对大地的深情。 2023年,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2024年,粮食产量预计1.3万亿斤以上。 这意味着,中国粮食产量要连续10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2023年10月11日,农技人员在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建华村现场测产香禾糯稻谷。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5日,“新质生产力”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春天,各行各业的“田园”里,正释放澎湃的发展新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关于利用数字技术为畜牧业节粮提效注入新质生产力”的提案,把粮食与新质生产力结合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的建议主题也是培育“三农”新质生产力:提升农业生产者数智技能,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激发乡村振兴主体的创新活力。 向春而行,如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代表委员在重点思考的同时,也把数字经济、数据要素、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热词,酝酿在乡村的田园。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中牟县官渡镇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孙中岭说:“给咱农村打造培养熟练运用数字化终端设备的新型职业农民,吸引有志青年建设数字乡村,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新的活力。” 祖国山河秀,人勤处处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在等待解冻的黑土地上,已聆听到春之声,这是丰收的预言——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里,科研人员正讨论,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千里之外的北大荒建三江农场春耕中进行验证和应用。 世界屋脊上的“雪域江南”,春花绽放。西藏林芝墨脱2024年春天早已到来——白肉枇杷熟了。 全国人大代表、墨脱县墨脱村村民委员会副包養網 花園主任罗布央宗把白肉枇杷带到了首都。“应该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美丽的家乡。”这个全国最后通公路的县,“世界生物基因库”已成为墨脱的新名片。 南国春来早。海南的春天,拔节生长的声音,来自千顷稻田,更来自各行各业。 “全球最大风电叶片在东方正式下线”“我国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一号在文昌成功发射”……琼岛之春,装在代表委员的行李箱、笔记本和手机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聚焦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海南团的代表说,要形成一批具有自贸港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全国两会前夕,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全国人大代表刘洋来到航天员支包養網價格持中心,与神十七乘组隔空对话。围绕中国太空实验室高质量发展,刘洋把收集到的看法和建议带上两会。她说:“中国空间站全面转入应用和发展阶段,空间科学的春天已经来临。”…